“不懂市场”、“败光20亿”、“跑路”……一夜之间,拥有18次世界冠军、剑桥博士和申奥大使等无数光环的邓亚萍,被舆论推向风口浪尖。
“她很长一段时间整个人状态都很低迷,不接受任何采访,平日里几乎不说话。”上述人民日报社人士如是向新金融记者描述邓亚萍的近况。
该人士表示,因邓亚萍还兼任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职位,所以她现在还天天来上班。“即刻和盘古合并后,她的新职位是监事,这个职位并没有什么具体事务需要处理。”
邓亚萍低迷的日子,已长达10个月之久。
“在即刻与盘古合并前的半年里,我们从来没有在公司的正式会议上见过邓总。”一位即刻前高管向新金融记者表示:“2月27日以后,邓总就‘隐退’了。”
2月27日,对于邓亚萍来说,或许是个心痛的日子。当天,即刻搜索发布内部邮件,宣布对管理层调整:人民网副总编辑张善菊空降出任常务副总经理,处理日常工作。总经理邓亚萍负责的业务则被缩小到仅负责“公共关系”。
在即刻陷入泥淖之际,邓亚萍曾经讲过的一些在业内看来是“笑话”的论调又被抖了出来,比如她曾说过,百度不需要考虑打败即刻,只要帮助即刻,给即刻出主意就好。
令即刻尴尬的是,在搜索圈子里,没有一家企业把即刻当作竞争对手。因为,在搜索市场,它显得太“弱”了。
搜索市场毕竟不像打乒乓球。“她每次开会都用‘打乒乓球’开篇,先是讲一遍‘革命家史。”一位即刻前员工对新金融记者说。
该员工说,原来金融中心16层有一个健身房,里面有6个跑步机,还有1张乒乓球台。“邓总很少在这里打球,但公司还是张罗起了一场乒乓球比赛,因为邓总喜欢。只要报名就发100元的购物卡,公司一多半人都报了名。”
与即刻现在落魄的下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在筹建之初,即刻曾是那么的被寄予厚望。
当时,人民日报曾从人民网等单位抽调骨干组建团队,全力支持这个“国家搜索”。
2010年9月,邓亚萍上任。阔别世界冠军和剑桥博士生涯,她打算在环球金融中心西塔办公室完成“国家使命”。
邓亚萍的新事业与中央电视台新楼遥遥相望。和她同一个方向的人看到的是扭曲的“大裤衩”,而邓亚萍看到的,是五大洲四大洋。
当时,邓亚萍甚至认为,即刻搜索应该放眼全球,替全世界人民着想。“心有多大,舞台就有多大。”这句话当时被她时常挂在嘴边,也被她用来解释偶像乔布斯为什么会成功。
“邓亚萍当时很用心,先去拜访了李开复。”一位接近邓亚萍的人士对新金融记者说。而后,邓亚萍按照李开复开的“药方”,四处取经,先后拜访了张朝阳、周鸿祎和马化腾等行业大佬,曾经担任谷歌中国研究院副院长的刘骏,甚至还有在搜索市场败得一塌糊涂的马云。
在即刻员工眼里,邓亚萍是非常敬业的。“邓总每天早上不到8点就到公司,常常后半夜才回家。”上述即刻前员工对新金融记者说。“邓总会亲自使用即刻的各种产品,发现问题就会立即通过秘书告诉部门负责人。”
“国家战略”的尴尬
位于北京南五环外新华产业园的即刻“新家”,距离北五环外的百度大厦有45公里,长达2个小时的车程。比这更遥远的,是两家搜索公司在市场占有率上的差距。
根据权威流量统计机构CNZZ今年10月发布的中国搜索引擎市场份额排名,百度市场份额为60.9%,即刻所在的“其他类别”市场份额仅为0.04%。
即刻搜索的前身是人民网推出的“人民搜索”,所以一经上线就被冠以“国家战略”。所谓的“国家战略”需要像邓亚萍等这样“根红苗正”的人去实现。
一位接近邓亚萍的人士对新金融记者说,她希望自己时刻“保持着饥饿感”。“这也是邓亚萍没有选择在‘后运动’时代家中养老的原因。”
可是,搜索市场毕竟是一片江湖。
当初,邓亚萍也总说“即刻要完成国家的光荣使命”。身兼政治任务,这让即刻无力做到完全市场化。在而后的发展中,所谓的“国家战略”却扯了即刻的后腿。
“在公司的会议中,邓总很少提及有关市场化的东西。”上述即刻前高管表示。
“不论是对上级还是对技术部门,她都言听计从。在这3年里,即刻的Logo前后换了3次,搜索做不起来,而后转向做曝光台和食品安全,战略和产品定位一直摇摆不定。对于公司,她完全没有一个职业经理人应该有的判断。”
按照该前高管的说法,在即刻内部真正起到决策作用的,是那些隐身幕后不为人知的“小人物”。现身前台的邓亚萍,仅仅是表面风光而已。
与一般互联网公司不同,背靠着人民日报这棵“大树”,即刻还曾经非常“不专业”地以户口留人。
根据知情人士透露,即刻在这两年解决了近200个应届生的户口问题,技术人员全部给解决。“百度一年也就40多个。”
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。根据相关机构披露的消息,2012年非京生源毕业生留京指标名额总数为9000个。按照网络流传的一份分配名单显示的内容,当年新华社的留京名额为77个,农业部为40个,国土资源部为15个。即刻搜索的留京名额已超过大部分部级事业单位。
“未来,即刻开始”——这句话曾是即刻搜索上线时的Slogan。3年来,在摇摆不定和偏离市场的战略定位下,即刻的未来已经变得越来越模糊。